【20250426 每日一税】
税务部门曝光3起通过拆分经营骗享小规模纳税人税费优惠偷税案件
文/李冼 整理
编者按:2025年04月25日,国家税务总局官方网站曝光3起通过拆分经营骗享小规模纳税人税费优惠偷税案件。现对相关案件予以点评。由于水平有限,有不当之处,还请海涵,并敬请指正。

前期,国家税务总局池州市税务局稽查局根据税收大数据及相关线索,依法查处了东至县荣峰再生资源回收站暨盛荣峰偷税案件。
经查,盛荣峰借用他人身份证设立85家回收站,通过将本该是荣峰再生资源回收站的经营收入拆分至85家回收站,进行虚假纳税申报,违规享受小规模纳税人减免增值税政策,少缴增值税、个人所得税等税费215.84万元。国家税务总局池州市税务局稽查局依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》《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》《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》等相关规定,依法对东至县荣峰再生资源回收站及盛荣峰追缴税费款、加收滞纳金并处罚款,共计339.74万元。目前,涉案税费款、滞纳金、罚款均已追缴入库,税务部门已将盛荣峰及85家再生资源回收站涉嫌虚开发票有关线索移送公安机关进一步侦查。
国家税务总局池州市税务局稽查局有关负责人表示,拆分经营、隐匿收入进行虚假纳税申报骗享小规模纳税人税费优惠,属于税收征管法规定的偷税行为。税务部门不折不扣落实税费优惠政策,在持续优化税费服务的同时,依法严肃查处各类偷逃税行为,坚决维护公平公正的经济税收秩序。

前期,国家税务总局阿拉尔税务局稽查局通过税收大数据分析发现线索,依法查处了阿拉尔市宏润运输有限公司偷税案件。
经查,该公司系增值税一般纳税人,但其通过注册多家个体工商户拆分经营、隐匿收入,进行虚假纳税申报,违规享受小规模纳税人减免增值税政策,少缴增值税、企业所得税等税费61.97万元。国家税务总局阿拉尔税务局稽查局依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》《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》《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》等相关规定,对其依法追缴税费款、加收滞纳金并处罚款,共计142.31万元。目前,涉案税费款、滞纳金及罚款均已追缴入库。
国家税务总局阿拉尔税务局稽查局有关负责人表示,拆分经营、隐匿收入进行虚假纳税申报骗享小规模纳税人税费优惠,属于税收征管法规定的偷税行为。税务部门将持续优化税费服务,依法严肃查处各种偷逃税行为,维护国家税法权威,积极营造法治公平营商环境。

近期,国家税务总局大连市税务局第三稽查局通过税收大数据分析,依法查处沙河口区星海名媛美容院偷税案件。
经查,沙河口区星海名媛美容院通过隐匿收入,违规按小规模纳税人享受税费优惠,进行虚假纳税申报,少缴增值税、个人所得税等税费62.76万元。国家税务总局大连市税务局第三稽查局依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》《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》《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》等相关规定,对其依法追缴税费款、加收滞纳金并处罚款,共计105.12万元。目前,涉案税费款、滞纳金及罚款均已追缴入库。
国家税务总局大连市税务局第三稽查局有关负责人表示,隐匿收入进行虚假纳税申报骗享小规模纳税人税费优惠偷逃税款,属于税收征管法规定的偷税行为。税务部门坚决依法查处各种偷逃税行为,维护公平公正的税收秩序,保障国家税收安全。
【每日一税间简评】
从税务部门曝光3起通过拆分经营骗享小规模纳税人税费优惠偷税案件可以看出,通过拆分经营、虚假申报等手段违规享受小规模纳税人税费优惠的行为,存在以下核心税务风险:
1.法律风险:构成偷税行为
根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》第六十三条,拆分经营、隐匿收入、虚假申报以骗取税收优惠的行为被明确界定为偷税。税务机关可依法追缴税款、加收滞纳金,并处少缴税款50%以上5倍以下罚款。若情节严重(如涉案金额巨大或涉及虚开发票)的,还可能移送公安机关追究刑事责任。
2.稽查风险:税收大数据精准识别
税务机关通过税收大数据分析,可快速识别异常经营主体(如关联企业集中注册、收入拆分逻辑不合理等)。例如,案例中企业通过设立85家回收站或多户个体工商户拆分收入,极易因业务关联性、资金流向异常等被系统预警并触发稽查。
3.经济风险:补缴、罚款与滞纳金叠加
违规企业需全额补缴少缴的税款(如增值税、企业所得税、个人所得税),并按日加收滞纳金。同时,罚款通常为少缴税款的0.5-5倍(案例中罚款均超过税款本金)。例如,某企业少缴61.97万元,最终补罚合计142.31万元,经济代价远超短期“节税”收益。
4.信誉与经营风险:负面影响长期化
企业一旦被列入税收违法“黑名单”,将面临多部门联合惩戒(如限制贷款、投标资格等),损害商业信誉。此外,税务稽查可能导致客户、合作伙伴信任度下降,影响业务拓展。
5.后续监管强化:合规成本增加
被查处企业可能被纳入重点监控名单,面临更频繁的税务检查与更严格的申报要求,长期合规成本显著上升。
总之,拆分经营骗享税收优惠本质是偷税,其短期利益远低于法律、经济及信誉风险。税务部门通过“大数据+精准监管”持续打击此类行为,企业应通过合法途径降低税负,避免触碰法律红线。
欢迎您给我留言讨论。